当小丑遇上小小丑:蛋仔派对里一场荒诞又真实的"霸凌"事件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凌晨两点半,我第N次刷到那个视频——穿着夸张小丑服的玩家,在蛋仔派对的游乐场里追着迷你版的小小丑又踢又撞。评论区炸开了锅,有人笑到打鸣,也有人气得发抖。这游戏我玩了小半年,今天才突然意识到:虚拟世界的恶意,有时候比现实更赤裸裸。

事情是怎么开始的?

最初只是常规的休闲局。地图是那个总飘着棉花糖香气的童话镇,穿条纹小丑服的玩家(ID显示"专业吓哭小孩")本来在正常玩跷跷板。直到有个顶着"豆豆小丑"ID、穿着儿童马戏团服装的迷你蛋仔凑过来,事情开始变味。

  • 第一阶段: 大丑突然把小小丑举起来扔进喷泉
  • 第二阶段:
  • 每次小小丑爬出来就被撞回去,像打地鼠
  • 第三阶段:
  • 围观群众加入,有人保护小小丑,有人帮着大丑堵路

最魔幻的是,整个过程伴随着游戏自带的欢乐音效和彩色特效,暴力被包装得像马戏团表演。我盯着屏幕啃指甲,突然想起上周在小区滑梯看到的场景——几个大孩子把幼儿园小朋友的鞋子藏起来,笑得前仰后合。

虚拟霸凌的五个特征

翻遍《网络心理学》和《游戏行为分析》,发现这种"娱乐性攻击"比想象中普遍。在蛋仔派对这种画风可爱的游戏里尤其隐蔽:

特征 现实表现 游戏变体
力量不对等 体型/年龄差异 高级账号 vs 萌新皮肤
重复性 长期针对某人 守复活点连续击杀
娱乐化 拍视频取乐 用搞笑动作实施攻击

有个细节特别扎心:视频第3分钟,小小丑尝试用游戏里的"求饶"动作,结果大丑反而变本加厉地使用了付费的"放屁"特效。这让我想起初中时,越求饶越会被画花脸的橡皮擦战争。

为什么我们会笑?

凌晨三点十四分,泡面已经凉了。我盯着自己第一次看视频时随手点的"哈哈哈"表情,胃里突然有点难受。《娱乐至死》里说过,当痛苦被包装成娱乐,我们就会不自觉地消费他人的窘迫。在游戏里尤其如此:

蛋仔派对小丑欺负小小丑的视频

  • 卡通画风削弱了罪恶感
  • 没有真实疼痛反馈
  • 从众心理(其他围观蛋仔也在笑)

但当我翻到小小丑玩家的主页(通过游戏ID搜到的),最新动态是张截图——被撞飞30次的成就弹窗,配文"就当练躲避技巧了"。这个强行乐观的表情符号,跟当年我被嘲笑口音后发的"练成特色发音"朋友圈一模一样。

蛋仔派对小丑欺负小小丑的视频

开发者知道吗?

查资料时发现个冷知识:蛋仔派对的举报系统里其实有"娱乐骚扰"选项,但藏在三级菜单深处。官方去年发布的《虚拟社交行为白皮书》提到过要防止"非战斗场景的攻击行为",然而...

现实很骨感:

  • 大丑玩家只被禁言1小时
  • 视频在游戏圈疯狂二创传播
  • 甚至衍生出"小丑追杀"挑战赛

我给客服发过邮件,自动回复说"会优化体验",但明眼人都知道,这种充满节目效果的行为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用户活跃度。就像班里那个总被捉弄的同学,其实间接维持了班级的"凝聚力"——多可悲的真相。

普通玩家能做什么?

四点二十,窗外开始有鸟叫。想起上周亲眼目睹的一场救援:当某个小黄鸭皮肤被堵在角落时,突然有个熊猫蛋仔冲过来举起盾牌道具,接着更多中立玩家加入,最后演变成保护小黄鸭的护送任务。这大概就是虚拟世界最浪漫的正义:

  1. 长按攻击者举报时勾选"持续骚扰"
  2. 使用游戏内拍照功能留存证据
  3. 主动组队保护被针对的玩家

有个叫"蛋仔护卫队"的自发组织,专门在游乐场地图巡逻。他们的招新公告写得特别朴素:"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做点让新手敢穿可爱皮肤的事。"

天快亮了,屏幕光显得有点刺眼。我最后看了眼那个视频的更新状态——小小丑玩家后来换上了炫酷的机械战甲皮肤,但资料卡里始终挂着最初那顶被踩扁的小丑帽。或许对有些人来说,游戏里的恶意就像雨天踩到的水坑,晾干了就只剩个印子。但对另一些人,可能是整个雨季都甩不掉的潮湿感。

蛋仔派对小丑欺负小小丑的视频

关键词小丑霸凌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