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三国杀的是好人吗?这事儿得掰开了说
凌晨两点半,我盯着电脑屏幕上的三国杀界面,突然想到个特无聊的问题:玩这游戏的人到底算不算好人?你说要真按民间说法,"打牌看人品",那这年头玩电子卡的该怎么算?
先别急着贴标签
上周打八人军争场,有个张角开局就挂闪电,结果第三轮把自己劈死了。全场都在公屏打"哈哈哈",结果这老哥突然发了句:"明天考研,求祝福"。当时气氛突然就变了——你看,游戏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
- 大学生宿舍开黑到凌晨的
- 上班族午休偷偷打两把的
- 带孩子写作业间隙摸鱼的老父亲
你说这些人能简单用"好人坏人"分类吗?我邻居王叔天天在社区当志愿者,晚上雷打不动要玩两把国战,这算分裂人格还是正常生活?
游戏行为心理学有点意思
翻过几本正经研究,发现桌游玩家群体确实有些共性特征:
特质 | 表现 | 数据来源 |
共情能力 | 比手游玩家高23% | 《娱乐心理学》2021 |
规则意识 | 更倾向遵守现实法律 | 斯坦福社会实验 |
社交焦虑 | 线下局玩家焦虑值更低 | 北大心理系调研 |
不过这些数据看看就行,上次遇到个反贼装忠臣骗我三回合的哥们,现实里居然是儿科医生——这找谁说理去?
那些年遇到的奇葩玩家
说几个真实案例:
- 用张春华疯狂收人头的妹子,现实是流浪猫救助站义工
- 玩刘备必托管挂机的大叔,给山区捐了七年午餐
- 但也有抢完装备就逃跑的初中生,后来发现是偷拿家长手机玩的
你看,游戏行为就像火锅蘸料,有人非要说芝麻酱派都是好人,油碟党全是坏蛋,这不扯淡吗?
游戏道德观这事挺玄乎
记得《游戏改变世界》里提过个概念:游戏人格≠现实人格。就像我打国战最爱用贾诩,现实里连外卖都不敢给差评。但有些细节确实值得琢磨:
比如遇到这些情况你会怎么做?
- 对手网络卡顿,你会趁机集火吗?
- 队友明显是新手,你会开麦教还是直接骂?
- 房主踢了低等级玩家,你会跟着起哄还是退房?
有回我亲眼看见个V7大佬,花二十分钟教萌银认锦囊牌。后来加好友才知道是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他说"习惯了"。这种瞬间特别打脸——我们总爱轻易评判,却忘了游戏里每个ID背后,都是带着各自生活痕迹的真实人类。
凌晨三点四十了,窗外开始有环卫车的声音。突然想起去年冬天有局特别暖:主公开局掉线,反贼内奸们居然公屏商量等主公重连,最后七个人硬是等了八分钟。这种莫名其妙的江湖道义,大概就是我喜欢这个游戏的原因吧。
对了,昨天用界孙权坑了队友三张闪,现在良心还有点痛。不过应该不影响我明天去敬老院做义工...吧?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