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益遇上旅行:联想如何用行动为旅游业注入活力
八月的西藏林芝,格桑花在风中摇曳。牧民扎西正用新学的手机摄影技巧,给自家民宿拍宣传片。"去年联想团队教我们用短视频记录生活,现在这些视频成了吸引游客的活广告",他边说边展示着抖音账号里破万的播放量。
藏在公益里的旅游密码
海拔3600米的松赞林寺脚下,联想"美好假期"大学生公益行的志愿者们,正手把手教当地孩子调试VR设备。当小卓玛第一次通过虚拟现实看到布达拉宫全貌时,眼里的星光比银河更璀璨。这样的场景,正在全国23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同步发生。
科技赋能带来的改变
- 非遗数字化保护:3D扫描技术复刻苗绣纹样,游客扫码即可收听传承人故事
- 智慧导览系统:低功耗设备在莫高窟实现全天候文物解说
- 直播培训计划:2023年为乡村旅游从业者开设142场新媒体营销课
项目类型 | 传统公益效果 | 联想创新模式 | 数据来源 |
文化保护 | 静态文物修复 | 动态数字传承 | 《中国文化遗产数字化报告》 |
教育支持 | 单向物资捐赠 | 互动技能传授 | 教育部乡村振兴司 |
当电脑包变成旅行指南
在贵州肇兴侗寨,联想工程师改造的旧电脑主板,成了鼓楼灯光秀的控制中枢。原本沉寂的古老建筑群,现在每晚用光影讲述着侗族迁徙史诗,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提升67%(贵州省文旅厅2024年1月数据)。
意想不到的联动效应
- 电子垃圾回收项目衍生出"零件艺术展"
- 员工志愿者假期转化为文化体验导游
- 数据中心余热为温泉酒店供能
云南红河州的哈尼梯田旁,联想农业大脑系统正在监测水稻长势。这套最初用于精准扶贫的物联网设备,意外成为游客观察农耕文明的窗口。当地旅行社顺势推出"科技稻旅"路线,预约已经排到明年插秧季。
公益种下的长青风景
在内蒙古库布齐沙漠,联想种植的23万棵梭梭树不仅固住了流沙,还意外造就了独特的荒漠景观带。越野爱好者们沿着防风林开辟出新的穿越路线,沙棘果汁成了自驾游标配纪念品。
公益投入 | 直接产出 | 旅游衍生价值 | 监测机构 |
植树治沙 | 生态恢复 | 主题旅行线路 | 国家林草局 |
电脑教室 | 教育公平 | 研学旅游基地 | 中国旅游研究院 |
晨雾中的漓江渔船上,老船工阿伯用联想智能语音设备,向外国游客讲述着刘三姐的故事。岸边咖啡馆里,大学生用公益项目剩余的建材,搭建成拍照打卡的装置艺术。当公益不再只是捐赠数字,当科技真正融入土地,旅行便成了遇见美好的自然过程。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