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赶出来的蛋仔派对雪山地图制作指南
凌晨2点半,咖啡已经续到第三杯,突然想明白怎么把蛋仔派对的雪山地图做出那种滑溜溜的冰面效果了。这玩意儿我折腾了整整三天,现在把踩过的坑和偷懒技巧都摊开来聊聊。
一、准备工作比想象中麻烦
别急着打开编辑器,我上次就是因为太兴奋直接冲进去,结果发现素材库空空如也。你得先准备好这些:
- 官方地形模板:在创意工坊搜"SnowBase"能省40%建模时间
- 至少三种蓝色系贴图:纯白雪山看起来像医院墙壁
- 坡度测试用的小蛋仔模型(这个后面会解释为什么重要)
必备工具 | 替代方案 |
地形雕刻笔刷 | 用球形碰撞体凑合 |
物理材质编辑器 | 直接复制冰面参数代码 |
1.1 那些没人告诉你的隐藏设置
按住Shift+右键拖动能微调坡度,这个功能说明书里根本没提。我是在官方直播里偶然看到开发人员用的,试了下发现坡度控制在15-20度时蛋仔们会摔得最滑稽。
二、核心地形搭建实战
现在进入正题,先说最关键的雪山主体搭建。别被那些展示视频骗了,他们用的都是预制模型,我们自己搭要讲究点技巧。
- 底层用六边形网格:比方形网格省30%面数
- 先堆个丑丑的土堆再细化(真的,完美主义会害你卡在这步三小时)
- 山顶记得留平台,否则蛋仔会像汤圆一样滚下去
2.1 冰面物理参数玄学
这是我试了二十多次得出的黄金比例:
- 摩擦力0.15
- 弹性0.3
- 表面震动频率调到1.2Hz
调完记得扔个蛋仔测试,如果它像打水漂的石片一样弹跳就对了。有次我手滑设成0.8弹性,结果蛋仔直接弹飞出地图边界...
三、让人眼前一亮的细节
做到这里基本功能都有了,但要让地图有记忆点还得加点料:
细节类型 | 实现方法 | 效果对比 |
雪痕 | 用透明贴图叠加 | 增加70%真实感 |
冰晶反光 | 开启镜面反射 | 性能消耗+15% |
凌晨四点突然想到可以加个隐藏彩蛋——在某个岩石后面藏个温泉区域。结果测试时发现蛋仔泡温泉会浮起来,反而成了意外笑点。
3.1 音效的魔法
风吹过山谷的呼啸声要用双声道混响,单声道听起来像电风扇。雪地脚步声我推荐用《野外录音指南》里提到的玉米淀粉袋技巧,比音效库里的真实十倍。
四、测试环节的惨痛教训
第一次公开测试简直灾难现场:20个蛋仔同时滑下山坡时,游戏直接卡成PPT。后来发现是碰撞体计算的问题,改成简化碰撞模型就好了。
- 至少找5个朋友测试(陌生人会说实话)
- 重点观察第三个坡道(不知道为什么这里最容易出bug)
- 记录每个蛋仔飞出地图的位置(我的地图边界就是这么一点点修补好的)
有次测试到天亮,发现清晨阳光照射下的雪地反光特别刺眼,赶紧回去调了环境光遮蔽。这提醒我们要在不同时间段测试光照效果。
五、发布前后的那些事儿
上传地图时标签要选"冰雪""竞速"两个,单标签曝光量会少一半。描述里最好写清楚特色玩法,比如"温泉复活区"或"隐藏捷径"。
最意外的是有玩家在雪山背面发现了未清理的测试用平台,反而组织起了躲猫猫比赛。看来有时候"不完美"也能成为特色,当然基础bug还是得修...
咖啡喝完了,窗外鸟都开始叫了。要是你按这个流程做的时候遇到斜坡角度问题,试试按住Ctrl拖拽边缘线,这个技巧能救急。好了我得去补个觉,希望你的雪山地图能让蛋仔们摔得开心。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