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课堂数学活动案例:如何通过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同步课堂数学活动案例:如何用扑克牌和棋盘把数学变好玩
上周去表姐家做客,正碰上她家小外甥在书桌前抓耳挠腮。孩子面前摊着数学练习册,橡皮擦都快把纸磨破了。表姐叹气说:"这学期刚教的分数加减法,孩子死活理解不了。"我顺手从茶几上拿起扑克牌:"要不咱们玩个游戏?"二十分钟后,小家伙居然能正确算出3/5+1/4了。表姐瞪大眼睛的样子,我到现在想起来都想笑。
为什么游戏能让公式活过来
南师大附中的李老师有句口头禅:"数学课本就像压缩饼干,得就着游戏这碗水才能咽下去。"这话还真不假。去年他们班用数独棋盘训练代数思维,期末考平均分比平行班高出11.5分。最妙的是,有个原本看见方程式就发抖的男生,现在居然成了数学课代表。
教学方式 | 平均分提升 | 知识点留存率 | 课堂参与度 |
传统讲授 | 6.8分 | 43% | 31% |
游戏教学 | 14.2分 | 79% | 86% |
游戏激活了大脑的"寻宝模式"
神经教育学专家王教授在《玩出来的学霸》里提到,当孩子把数学题当成游戏关卡时,前额叶皮层活跃度会提升2.3倍。这就好比给大脑开了个"专注模式",那些原本冷冰冰的公式定理,突然就变成了通关必备的宝物。
三个拿来就能用的数学游戏
我在海淀区重点小学听过二十多节数学公开课,发现好用的游戏都有个共同点:道具随手可得,规则三分钟讲清。这里分享三个经过验证的案例:
扑克牌大战分数
准备材料:
- 去掉大小王的扑克牌
- 红色马克笔
- 记分白板
把黑桃1-10定义为分母,红心1-10作为分子。每次同时翻开两张牌组成分数,先正确比较大小的玩家得1分。上周在朝阳实验小学,孩子们用这个游戏两天就掌握了异分母比较。
数独棋盘解方程
这个灵感来自北京八中的创新教案:
- 把9x9数独格改成代数方程式
- 每行每列必须满足特定运算关系
- 用磁贴数字块进行实时验证
丰台区试点班级使用半年后,方程题正确率从58%跃升至82%。
超市闯关练运算
把教室布置成虚拟超市:
- 课桌贴商品价签(含小数)
- 学生手持"代金券"进行采购
- 找零过程自动训练四则运算
石家庄某城中村小学用这个方法,三个月内口算速度平均提升2.4倍。
避开这些游戏教学坑
去年观摩过一堂翻车的公开课:老师花了25分钟讲解游戏规则,结果学生还没开始玩就下课了。根据上海教研室的数据,成功的数学游戏要守住三条铁律:
- 准备时间不超过课时的1/6
- 每轮游戏时长控制在7分钟内
- 必须设置知识检查点
窗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小外甥突然抬头问:"小姨,下次什么时候再来玩扑克牌呀?"表姐笑着拍他脑袋:"先把今天的作业写完!"你看,能把写作业变成值得期待的事情,这就是游戏教学最妙的魔法。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