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人格里那些"大块头"角色,你玩明白了吗?
凌晨三点半,我盯着电脑屏幕里又一次被监管者锤翻在地的机械师,突然意识到——这游戏里体型差异带来的操作手感,绝对比官方描述的更玄学。今天就聊聊那些在庄园里"占地面积"惊人的角色们,顺便掰扯下他们背后的设计逻辑。
一、什么叫"模型大"?
新手常误以为角色身高决定一切,其实碰撞体积才是关键。比如红蝶看着苗条,但飘起来的判定范围能罩住半个板区。真正影响操作的其实是三个维度:
- 交互动作幅度:翻窗时抡起大长腿的佣兵
- 受击判定框:约瑟夫拍照时突然膨胀的衣摆
- 技能特效体积:厂长放娃娃时那个迷之突进的抬手动作
二、监管者里的巨无霸们
角色 | 致命伤 | 隐藏优势 |
黄衣之主 | 触手判定范围比视觉大30% | 恐惧半径自带心理威慑 |
邦邦 | 炸弹爆炸会卡进墙体 | 蹲起动作能遮挡视野 |
破轮 | 车轮形态会卡窄道 | 滚动时车灯能穿墙透光 |
有个冷知识:鹿头实际判定比视觉模型小一圈,这大概能解释为什么他的钩子总是玄学命中...
2.1 最憋屈的巨人
雕刻家。伽拉泰亚坐着轮椅本该灵活,但雕像生成位置永远比预期远半个身位。我见过无数雕刻家对着墙角的求生者空放技能,那种绝望感隔着屏幕都能闻到。
三、求生者里的显眼包
- 前锋:橄榄球冲刺时会临时增大碰撞体积,经常出现把人从板后撞出来的魔幻场景
- 咒术师:猴头菇生效时判定范围扩大,但蹲着也能被鹿头钩到
- 大副:怀表特效导致监管者经常误判其真实位置
说个实战案例:昨天用祭司打排位,在红教堂亲眼目睹队友佣兵卡在两个相邻的木板之间——这种只有大体型角色才会触发的BUG,老玩家都懂。
3.1 特殊体型机制
冒险家的缩小状态其实有隐藏设定:虽然模型变小,但下蹲速度比正常体型慢15帧。这个数据在《第五人格角色动作帧数表》里有记载,但99%玩家不知道。
四、模型差异带来的战术变化
玩大模型角色要记住三个要点:
- 永远别贴墙走,你的判定框比视觉多出一截
- 板区博弈时提前0.5秒下板,因为你的收手动作更慢
- 治疗队友时记得侧身,否则会挡住监管者视野...才怪!就是要用身体当掩体
有次我用厂长,在湖景村船头被三个求生者用身体卡位,眼睁睁看着最后一台密码机亮起来。这种时候真恨不得把手里的傀儡扔出去砸人...
五、版本变迁中的体型玄学
2018年内测时的杰克雾刃,能穿过标准体型求生者但打不中小特——现在反过来了。根据《第五人格物理引擎迭代日志》,2.0版本后所有角色都增加了动态碰撞补偿,但黄衣的触手至今没修明白。
写到这里看了眼窗外,天都快亮了。最后分享个热知识:在圣心医院二楼,如果同时有祭司、前锋和邦邦,那个走廊会物理意义上堵到走不动路...不说了,我得去补个觉,下次再聊那些藏在角色模型里的秘密。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