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登报的活动有什么特别之处?带你揭秘三大隐藏亮点
昨日报纸头版的活动报道刚出炉,菜市场张婶就举着报纸跟邻居念叨:"这活动搞得太有意思了,你看这老外都跟着扭秧歌!"要说这次市文化馆主办的"非遗新体验"开放日,确实藏着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门道。
一、百年技艺遇上黑科技
走进活动现场,扑面而来的是檀香木屑的清新味道。78岁的苏派木雕传承人陈师傅,正拿着平板电脑给年轻人演示3D雕刻建模技术。"以前刻错一刀整块料就废了,现在先在电脑上打样,连木纹走向都能模拟。"说着他掏出个核桃大小的木雕,放大镜下一看,上面竟刻着整篇《兰亭序》。
传统工艺对比表
项目 | 传统方式 | 本次活动展示 | 数据来源 |
雕刻耗时 | 15天/件 | 3小时/件 | 《非遗保护白皮书》2023 |
材料损耗 | 40% | 8% | 市工艺美术协会 |
参与体验者 | 专业学徒 | 普通市民 | 现场签到系统 |
二、舌尖上的非遗实验室
二楼的互动区飘着糖画焦香,这里正在上演美食版科学实验。穿白大褂的师傅拿着测温枪,对着熬糖锅念叨:"118度是拉丝温度,差一度都做不出透亮的凤凰尾羽。"
- 现熬梨膏糖加入益生菌配方
- 古法酱油搭配分子料理技术
- 可食用宣纸打印糖画设计图
带着孙子来玩的王大爷尝了口新式糖画,咂着嘴说:"甜度降了三成,倒是更合现在年轻人的口味。"
三、跨次元的非遗秀场
当昆曲遇见全息投影
傍晚的主舞台突然暗下来,水袖翻飞间,杜丽娘的影像在270度环幕上化作漫天落花。00后观众小李举着手机边拍边感叹:"这下不用戴VR眼镜也能沉浸式看戏了。"
国际艺术家混搭表演
- 法国电子音乐家×古琴即兴合奏
- 巴西战舞团队×京剧武生对打
- 日本折纸大师现场教学
路过展区的刘老师停下脚步,看着正在教外国游客编中国结的老艺人,转头对同事说:"这才叫文化走出去又请进来。"天色渐暗时,广场上突然亮起百盏非遗花灯,灯影里晃动着意犹未尽的人群,几个孩子攥着面塑不肯松手,妈妈们商量着下周再来。夜风捎来糖画的甜香,混着此起彼伏的快门声,在展馆外墙的投影诗词上慢慢晕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