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这些年“买买买”的游戏江湖里,哪些平台成了香饽饽?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最近在茶水间听见实习生小王在嘀咕:“你说腾讯这些年收购了这么多游戏公司,怎么《王者荣耀》还是天天更新啊?”这话可把我逗乐了。咱们今天就着这杯枸杞茶,好好唠唠那些被腾讯相中的游戏平台,看看这些收购案背后藏着什么门道。

一、海外大厂:腾讯的全球游戏版图

腾讯“买买买”:盘点那些成为香饽饽的游戏平台

要说腾讯在海外的手笔,那可比双十一购物车还热闹。记得2016年《部落冲突》火遍全球那会儿,谁都没想到这个芬兰小团队会被腾讯盯上。

1. Supercell:北欧神话缔造者

2016年腾讯86亿美元收购84.3%股份这事儿,至今仍是游戏圈津津乐道的大事件。这个赫尔辛基的工作室有三大绝活:

  • “细胞小组”模式保持创作活力
  • 策略+社交玩出花的游戏设计
  • 人均年产出1.5亿美元的超高效益

2. Riot Games:英雄联盟宇宙

要说最成功的投资案例,还得数2008年就开始的缘分。从最初持股22.34%到2015年全资收购,腾讯在这家洛杉矶公司身上验证了“放养式管理”的成功:

  • 保留独立运营权
  • 共享技术中台
  • 协同开发《英雄联盟手游》
平台 收购时间 代表作品 收购金额
Supercell 2016年 部落冲突 86亿美元(维基百科)
Riot Games 2015年 英雄联盟 未披露(公司财报)

二、技术流新贵:引擎与玩法的突破者

去年在ChinaJoy遇到个独立开发者老张,他边调试虚幻引擎边说:“现在做游戏不会点新技术,都不好意思跟腾讯谈合作。”

Epic Games:虚幻引擎霸主

虽然早在2012年就持股48.4%,但真正让腾讯看重的还是那个藏在《堡垒之夜》里的秘密武器:

  • 元宇宙级别的虚拟引擎
  • 跨平台联机技术
  • 数字人建模系统

Sharkmob:血统纯正的瑞典学派

腾讯“买买买”:盘点那些成为香饽饽的游戏平台

这个2020年收购的团队来头可不小,核心成员都参与过《全境封锁》开发。他们在斯德哥尔摩捣鼓的“动态场景生成技术”,据说能让开放世界地图自动“生长”。

三、小众宝藏:独立游戏之光

上周在游戏开发者大会上,听到个有趣的比喻:“腾讯现在找独立团队,就像米其林评委钻小巷找私房菜。”

Klei Entertainment:加拿大手绘大师

2016年战略投资的这家温哥华工作室,用《饥荒》证明了好玩法比画面更重要。他们的“纸片人”动画系统能让2D角色活灵活现,这技术后来用在了《天涯明月刀》的某些NPC身上。

Funcom:挪威的冷门高手

2019年收购的这家奥斯陆公司专攻多人沙盒游戏,他们开发的《流放者柯南》里那个真实物理引擎,据说能模拟出布料在沙漠热浪中的飘动效果。

技术特征 代表公司 应用案例
动态物理引擎 Funcom 流放者柯南(Steam商店页)
手绘动画系统 Klei 饥荒系列(IGN评测)

四、战略拼图:补齐短板的收购

记得去年参加行业峰会时,有位投资人说过:“腾讯的收购清单就像老中医抓药,缺什么补什么。”

Sumo Group:英国老牌代工厂

2021年12亿英镑收购的这家谢菲尔德公司,最擅长3A游戏外包。从《极限竞速》到《杀手3》,他们的模块化开发体系能让200人团队同时开发5个项目。

Bohemia Interactive:军事模拟专家

2018年战略投资的这家捷克公司,把《武装突袭》里的拟真弹道系统带到了《和平精英》的实验室模式里,让射击手感多了几分真实。

窗外的知了还在叫,茶水间的咖啡机咕嘟咕嘟响着。这些被腾讯收入麾下的游戏平台,就像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乐高积木,正在被拼凑成数字娱乐的新版图。下次再看到《王者荣耀》更新公告时,说不定某个新英雄的技能特效,就藏着斯德哥尔摩某个工作室的黑科技呢。

腾讯“买买买”:盘点那些成为香饽饽的游戏平台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