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一个让人忍不住点开的旅游双十一活动?
上个月帮闺蜜抢三亚酒店套餐时,我突然发现:原来旅游产品也能玩转双十一!看着手机里堆积的待核销民宿券,突然明白为什么有些活动让人心甘情愿熬夜蹲守,有些却石沉大海。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怎么让旅游产品在双十一这场流量大战中杀出重围。
一、先搞懂游客们的小心思
刚做完的《2023旅游消费调研》显示,双十一期间62%的用户会优先囤次年出行产品(数据来源:艾瑞咨询)。这意味着活动设计要满足三个痒点:
- 囤货安全感:随时可退改的灵活政策
- 组合自由度:像乐高积木般的套餐搭配
- 社交满足感:闺蜜拼团、家庭出游等场景化设计
活动类型 | 转化率 | 核销率 |
限时秒杀 | 8.3% | 47% |
预售定金 | 6.1% | 82% |
裂变拼团 | 12.7% | 65% |
二、让用户上瘾的活动三板斧
1. 时间魔法要玩得溜
参考丽江某民宿的做法:把24小时划分成晨曦特惠(6-8点)、午后放价(12-14点)、深夜盲盒(23-1点)三个时段。用不同时段的专属福利,让用户养成定时查看的习惯。
2. 价格游戏得会造悬念
- 阶梯式折扣:每100人购买降1%,最多降15%
- 隐藏优惠券:分享3位好友解锁神秘折扣
- 价格解密游戏:完成旅行知识问答解锁底价
3. 社交裂变要有温度
苏州某旅行社的「旅行心愿单」功能特别有意思:用户创建心愿路线后,好友可以直接帮忙支付部分金额,比冷冰冰的砍价链接更有仪式感。
三、产品组合的黄金配方
产品类型 | 适销时段 | 建议折扣 |
错峰游套餐 | 11月-次年3月 | 5-7折 |
周末微度假 | 即买即用 | 满减优惠 |
跨境机票+酒店 | 次年假期 | 买一送一 |
四、这些坑千万别踩
去年帮朋友处理过一起客诉:某网红民宿的双十一套餐写着「节假日通用」,结果春节要加价2000元。记住三个底线:
- 加价条款必须弹窗提示
- 预约难度用数据可视化展示
- 有效期至少覆盖12个月
五、让流量自己长腿跑来
最近发现个新玩法——旅行锦鲤地图。用户在活动页面集齐目的地特色图标(比如西安的兵马俑、重庆的火锅),就能解锁隐藏福利。这种玩法在Z世代群体中传播转化率比普通活动高3倍(数据来源:抖音生活服务数据)。
试试这三个传播钩子:
- 旅行基金众筹:好友助力金额可叠加使用
- 盲盒机票:分享后可见目的地
- 过期预警:提前30天提醒未使用订单
窗外的银杏叶又开始泛黄,忽然想起去年双十一囤的温泉券还没用。或许最好的活动设计,就是让用户在打开旅行箱的瞬间,还能想起当初抢购时的那份期待吧。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