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剧目欣赏:经典越剧剧目推荐
周末去杭州大剧院看了一场《梁山伯与祝英台》,散场时听见前排阿婆跟老伴念叨:"现在的年轻人要是能多看看这些老戏本多好。"这话让我想起小时候跟着外婆在绍兴戏台前啃糖葫芦的日子。今天就带大家逛逛越剧的百花园,聊聊那些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好戏。
一、百年越剧的常青树
要说越剧界的"顶流",还得是那几出脍炙人口的传世经典。记得去年在乌镇戏剧节遇到位上海来的票友,他拍着大腿说:"这些戏就像陈年花雕,越品越有味。"
1.《梁山伯与祝英台》
剧情脉络:这个中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从草桥结拜到化蝶双飞,十八相送的依依惜别最是动人。去年在杭州蝴蝶剧场看的新版,祝英台那句"梁兄你莫说伤心话,我肠欲断心欲碎"的哭腔,现在想起还起鸡皮疙瘩。
- 艺术亮点:"楼台会"中的对唱堪称教科书级的情感表达
- 必看版本:范瑞娟、傅全香的1953年电影版
2.《红楼梦》
徐玉兰的王文娟组合塑造的宝黛形象,简直是从书里走出来的。特别是"黛玉焚稿"那场戏,手帕上点点"血泪"(其实是红颜料),看得台下老太太们直抹眼泪。
- 名场面:宝玉哭灵时甩水袖的力度能把头冠上的珠子甩飞
- 冷知识:1962年电影版在港澳上映时,连续三个月场场爆满
剧目 | 首演时间 | 流派 | 核心主题 | 代表唱段 |
梁祝 | 1919年 | 袁派/傅派 | 爱情自由 | 十八相送 |
红楼梦 | 1958年 | 徐派/王派 | 封建礼教 | 黛玉葬花 |
二、中生代的宝藏剧目
上个月在绍兴遇到个90后戏迷,她坚持认为《五女拜寿》才是越剧界的"黑马神作"。这话倒也不假,这些中生代剧目就像绍兴的老台门,看着不起眼,走进去别有洞天。
1.《西厢记》
钱惠丽饰演的张生,把书生的痴与憨演得活灵活现。记得有次看现场,崔莺莺甩水袖时差点打到琴师,反倒成就了段即兴表演,这就是舞台的魅力吧。
- 创新点:1986版首次加入旋转舞台设计
- 趣闻:红娘的说白夹杂着绍兴土话,本地观众听着特别亲切
2.《祥林嫂》
袁雪芬老师塑造的这个角色,把旧社会妇女的苦难演得入木三分。去年冬天在小剧场看的现代改编版,祥林嫂问"人死后有没有魂灵"时,场子里安静得能听见暖气片的嗡嗡声。
三、新编戏里的潜力股
前些天在B站看到年轻演员演绎的《陆游与唐琬》,满屏弹幕都在刷"这才是文化输出"。这些新编戏就像改良款的旗袍,既保留盘扣刺绣,又加了收腰设计。
- 《家》:巴金原著改编,觉新和梅芬的诀别戏看哭90后
- 《甄嬛》:虽然争议大,但华妃的"一丈红"唱段确实惊艳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杭州地铁里的上班族,耳机里除了流行歌,开始出现《碧玉簪》的"三盖衣"唱段。或许这就是传统戏曲的生命力,总能在某个清晨或深夜,轻轻叩动现代人的心弦。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