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写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清晨的阳光透过教室玻璃,照在张老师准备的枫叶标本上。五年级的孩子们正叽叽喳喳讨论着周末的公园采风,谁也没注意到标本盒角落那片发黄的叶子——这将是今天最生动的环保教材。
一、让自然成为环保课堂
去年秋天,我们在香山开展写生活动时,小李突然指着满地游客丢弃的矿泉水瓶问:"老师,松果应该长在树上还是垃圾堆里?"这个天真的问题,让我意识到写景教学与环保教育的天然联结。
1. 观察中的环保启示
- 记录树木年轮时穿插年轮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 描绘溪流波纹时测量水体PH值
- 临摹建筑古迹时讨论酸雨腐蚀现象
传统写生 | 环保融入式写生 | 数据来源 |
---|---|---|
单纯技法训练 | 增加生态调查环节 | 《环境教育》2022.6 |
个人作品完成度 | 小组生态报告+艺术作品 | 北师大附小实践数据 |
二、五感教学法实践手册
上个月带孩子们去湿地公园,我们尝试了"盲径体验":蒙眼聆听风声时,小王突然说:"老师,我听到塑料袋在树上打架的声音。"这种真实的感知比任何说教都管用。
2. 嗅觉记忆训练
- 区分花香与汽车尾气
- 记录不同区域空气味道差异
- 制作"气味地图"标注污染源
三、校园里的微型生态圈
我们的美术教室现在有个特别角落——生态观察窗。上周暴雨后,孩子们自发清理堵塞的排水口,因为他们画过雨水冲刷地面形成的"垃圾地图"。
常规校园写生 | 环保主题写生 | 效果对比 |
---|---|---|
操场全景图 | 雨水流向追踪图 | 清华大学附中数据 |
静物写生 | 垃圾分类点写生 | 环保部2023年报 |
四、跨学科环保日志
这学期最受欢迎的是"科学+美术"联合课程。孩子们用显微镜观察花粉时,小陈突然说:"原来PM2.5长这样,我要把它们画成怪兽!"这种具象化的认知让环保意识真正落地。
3. 数据可视化实践
- 将空气质量指数转化为色卡
- 用折线图表现树木年轮变化
- 制作噪音分贝彩虹图
夕阳西下时,美术课代表抱来一摞画纸,最上面那张用蜡笔写着:"今天风中有7种蓝色,但塑料袋的白不属于任何调色盘。"窗外的梧桐叶轻轻摇晃,仿佛在给这句话点赞。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