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实施哪些暖场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上让学生“热”起来的8个小妙招
九月开学季,张老师看着教室里打哈欠的学生直发愁。上周校长听课后的评价还回响在耳边:"课堂前15分钟,三分之一学生在神游。"其实这场景咱们都见过——铅笔转得比思维快,橡皮擦在桌上画圈圈。到底什么样的暖场活动,能把孩子们的注意力从窗外的小鸟身上拽回来?
一、让身体先动起来
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的课堂观察报告显示,静坐超过20分钟的学生,注意力下降速度加快40%。试试这几个让教室"活"过来的方法:
1. 知识接力赛
把上节课的重点编成10道判断题,学生按座位顺序接力回答。答错的人要做3个深蹲,答对可以指定下个接力者。上周三(9月15日)李老师在五年级数学课用这招,圆周率背诵准确率提高了22%。
- 准备材料:5分钟备课笔记
- 适用场景:复习课、概念较多的文科课程
2. 影子模仿秀
英语王老师有个绝活:让学生两两背对背站立。A同学用肢体表现"elephant",B同学转身后要模仿动作并说出单词。2023年海淀区青年教师大赛上,这个活动让评委们直呼"有创意"。
活动类型 | 时间消耗 | 参与度 | 知识融合度 |
知识接力赛 | 5-8分钟 | ★★★★☆ | ★★★☆☆ |
影子模仿秀 | 6-10分钟 | ★★★★★ | ★★☆☆☆ |
二、给大脑做个热身操
南京某重点中学的调研数据显示,进行过思维热身的学生,课堂问题响应速度提升1.8倍。这两个脑力游戏经得起验证:
3. 概念连连看
语文课讲《西游记》时,陈老师把"金箍棒、紧箍咒、蜘蛛精"写在黑板左侧,"武器、约束、妖怪"列在右侧。学生要用彩笔画出连接线,最快全对的前三名能获得"免作业券"。
4. 反常识挑战
"告诉大家个秘密——三角形内角和不是180度!"当科学老师抛出这句话时,全班炸锅了。等孩子们争论得面红耳赤,再引出曲面几何的初步概念。这个套路在《美国科学教学》杂志2020年3月刊被重点推荐。
- 关键要诀:争议点要控制在学生认知边界
- 失败案例:某教师用"1+1≠2"开场导致课堂混乱
三、把教室变成舞台
教育心理学家约翰·哈蒂在《可见的学习》中指出,角色扮演能提升73%的知识留存率。这两个经过改良的剧场模式值得一试:
5. 时光电话亭
历史课上讲到戊戌变法时,吴老师搬来两张椅子。学生A扮演光绪帝,学生B用现代人的身份打电话提醒:"小心袁世凯!"去年市教研员听课,这个设计被写进优秀案例集。
6. 错位辩论赛
"认为数学比语文重要的同学请举手——好,请你们为语文的重要性辩护!"这种立场互换的辩论,能激活学生90%的大脑皮层区域(见2021年《脑科学教育应用白皮书》)。
活动类型 | 学科适配度 | 器材需求 | 教师控场难度 |
时光电话亭 | 文史类 | ★☆☆☆☆ | ★★☆☆☆ |
错位辩论赛 | 全学科 | ☆☆☆☆☆ | ★★★☆☆ |
四、意想不到的破冰术
杭州某民办初中做过实验:在物理课前让学生用弹簧秤称书包,结果当堂知识点测验平均分高出11分。这些"不正经"的暖场方式往往有奇效:
7. 错误示范日
每月第一周的周二,刘老师会故意把板书写得乱七八糟,或者解错方程式。学生们像发现似的争相举手:"老师你第三步算错啦!"这个灵感来自新加坡教师培训手册。
8. 神秘道具箱
有个棕色的旧皮箱永远躺在讲台底下,里面可能是恐龙模型、化学试剂瓶,甚至是厨房用的打蛋器。学生每天最期待的就是看老师今天掏出什么玩意儿。《教育装备研究》2022年的论文证实,悬念式导入能维持学生注意力达28分钟。
窗外的梧桐叶打着旋儿落在窗台上,李老师看了看表——离下课还有半小时,但已经没人玩橡皮了。教室后排的男孩举起手:"老师,明天还能玩那个打电话的游戏吗?"粉笔灰在阳光里轻轻飘着,这个秋天似乎比往年更有生气。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