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元宵节的民间艺术表演有哪些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老辈人记忆里的元宵节:那些热闹到让人睡不着的民间绝活

我小时候最爱蹲在灶台边,听太奶奶讲她年轻时见过的元宵节。"那会儿街上挤得哟,耍把式的、唱戏的、踩高跷的,比现在电视里演得还热闹......"老太太眯着眼睛,手里纳着鞋底,嘴角总挂着笑。今天咱们就掀开老黄历,看看那些快被遗忘的元宵绝活儿。

一、满街翻飞的龙狮闹新春

天刚擦黑,巷子口就传来牛皮大鼓的闷响。北方的竹骨龙能蹿上三丈高的木架,龙身子用百十块桐油布连成,里头塞满松树枝,舞到兴起时点上火,整条龙就成了火龙。南边的彩绸龙讲究个灵巧,广州西关的老艺人能让龙嘴"咬"住悬挂的彩球,龙尾还能扫落八仙桌上的酒盅。

类型 流行地区 特色道具 文献记载
火烛龙 陕西、山西 浸油麻绳、松明子 《秦中岁时记》
夜光狮 广东佛山 萤石粉绘制的狮头 《岭南风物志》

1. 龙灯里的乾坤

河北蔚县的老师傅有句口诀:"龙抬头要慢,龙摆尾要颤,龙打滚要圆。"他们扎的龙灯骨架能拆成九十九节,表演"二龙戏珠"时,两条龙能在方桌大小的场子里缠斗半炷香工夫。

2. 醒狮的玄机

广西宾阳的板凳狮最绝,八仙桌叠三层,狮子要踩着桌腿缝隙上去采青。狮头里藏着小机关——老把式轻轻一磕,就能从狮嘴里吐出"五谷丰登"的红布条。

古代元宵节的民间艺术表演有哪些

二、脚底下的功夫

记得村口王大爷说,他年轻时候踩的高跷,"比屋檐还高出半截"。山东菏泽的独腿跷才叫险,艺人单脚绑在五尺木棍上,照样能翻跟头耍红缨枪。

  • 北京门头沟:双跷带响铃,走起来叮当脆响
  • 河南开封:矮跷扮丑角,专逗小孩发笑
  • 福建泉州:高跷配南音,踩着拍子走八卦阵

三、灯影里的机锋

苏州拙政园的游廊当年挂过走马灯,灯上画着西厢记,蜡烛一点,人影在窗纸上活过来似的。猜灯谜可不是文人的专利,《梦粱录》里写着,临安城的小媳妇能编出让秀才挠头的谜面:"四个不字颠倒颠,四个八字紧相连,四个小人打秋千。"(打一物:米筛)

四、百戏杂陈的夜

老天津卫的"八大怪"能在元宵夜凑齐:耍中幡的、顶碗的、吞剑的,还有个能同时转九个盘子的。最绝的是皮影戏,陕西华县的驴皮影演《劈山救母》,沉香挥斧时,真能把幕布劈开道口子——原来影人里藏着薄刀片!

月亮爬上柳梢头,打更的敲过三遍锣,戏台子上的傩戏面具还在一明一暗地晃。那些画着青面獠牙的桃木雕,在火光里忽而狰狞忽而慈悲,仿佛要把人间百态都演尽了。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