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如何设计吸引人的旅行活动
商家如何设计让人心动的旅行活动
街角新开的旅行社小王最近有点愁,他家的"古镇三日游"明明包了特色民宿和地道美食,报名的人却不如隔壁老张家的"荒野求生营"。这事儿让我想起去年带娃参加的农场体验活动——孩子喂完小羊就蹲在地上玩泥巴,但家长们个个举着手机拍得欢。你看,现在的人要的早就不只是"看风景"这么简单啦。
一、先摸清客人肚子里的小九九
去年旅游局的数据显示,78%的90后游客把"能发朋友圈"列为选择旅行产品的重要标准。这就好比做菜得先知道客人是爱吃辣还是嗜甜:
- 亲子家庭:要能让娃放电、爸妈省心的,比如带儿童托管服务的海岛游
- 银发族:节奏慢、厕所多、带基础医疗服务的文化线路
- 公司团建:需要能拍集体照的网红景点+协作游戏
客群类型 | 核心需求 | 避坑指南 |
年轻情侣 | 私密空间+仪式感 | 避免安排集体大通铺(中国旅游研究院,2023) |
亲子家庭 | 儿童友好设施 | 路程超过2小时需准备安抚物资(携程亲子游白皮书) |
1.1 藏在搜索词里的秘密
上个月有个做川西线路的老板跟我说,他们发现搜索"贡嘎雪山星空摄影"的人,比搜"贡嘎旅游"的多出三倍。后来他们在行程里加了专业摄影师跟拍服务,报价涨了30%反而卖得更好了。
二、给活动穿件漂亮的"外套"
我表姐最近报名了个叫《跟着苏轼吃海南》的美食团,其实去的都是常规景点,但就因为每天穿插东坡诗词讲解和古法烹饪体验,发朋友圈时收获的点赞比她去欧洲还多。
2.1 主题要像奶茶店新品名
- 普通版:"西北大环线七日游"
- 升级版:"重走张骞路·西域美食品鉴之旅"
记得去年火过一阵的"寻找消失的咖啡馆"城市漫步吗?其实就是把五家老字号咖啡馆串成路线,但配上民国风穿搭教学,小红书上的小姐姐们排队打卡。
三、往行程里撒点"跳跳糖"
上回参加个露营活动,组织者傍晚突然搬出个天文望远镜:"今晚有流星雨哦"。虽然后来等了三小时只看到三颗流星,但所有人提到这次露营都会先说这个惊喜环节。
常规安排 | 体验升级方案 | 成本增幅 |
篝火晚会 | 加入非遗打铁花表演 | +800元/场(文旅中国,2022) |
农家乐用餐 | 增设食材采摘体验环节 | +20元/人(农业农村部休闲农业报告) |
3.1 让人成为故事的主角
朋友公司做的徽州研学游就有意思,让游客用古法徽墨在宣纸上写心愿,最后把作品裱好当纪念品。有个东北大哥说这是给他闺女最好的生日礼物,转头就介绍了五个客户。
四、定价要像糖葫芦似的
见过卖得好的旅行产品,价格设置都跟糖葫芦一样——基础款够诱人,加料选项让人忍不住想尝。比如:
- 基础包:交通+住宿+门票
- 白银包:基础包+旅拍服务
- 黄金包:白银包+特色餐饮升级
据《2023国内游消费趋势报告》,选择中间档位的客人占比达到47%,比选最便宜档的高出15个百分点。这就好比去餐馆点菜,第二便宜的酒水往往卖得最好。
五、让客人变成行走的广告牌
上次参加个采摘游,组织方在果园里摆了十来个拍照框,上面印着活动主题和二维码。结果当天朋友圈就被刷屏,第二天他们电话差点被打爆。
现在聪明的商家会在这些地方埋"传播点":
- 能形成连续剧的体验动线(比如每天解锁一个任务道具)
- 自带传播属性的场景布置(秋千、花墙、网红路牌)
- 让客人有"优越感"的限量元素(仅限前30名获得的纪念徽章)
隔壁县城有个民宿老板更绝,他把客人拍的短视频剪辑成合集,每月搞个"旅拍"评选。获奖者下次来住直接免单,现在他们家的自来水流量比投广告还管用。
5.1 别忘了给客人递"话筒"
认识个做沙漠徒步的领队,每晚围炉夜话时都会引导客人分享当日感受。有个客人即兴唱了首自己改编的《沙漠骆驼》,后来成了他们宣传片的背景音乐。
晨光透过竹林洒在青石板上,溪水边的早餐桌上,客人正忙着给插着野花的竹筒饭拍照。远处传来领队的声音:"待会我们去拜访做竹编的老匠人,大家可以亲手做个属于自己的茶杯垫..."这样的场景,谁能忍住不分享呢?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