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社交方式的APP:都市周末生活新选择
周末想出门找点乐子?这些app正在悄悄改变我们的社交方式
周三晚上十点,刚加完班的程序员小林刷着朋友圈,看到大学同学组团去看脱口秀的九宫格照片。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三个月没参加过线下活动了。这个场景是不是特别熟悉?如今像活动行、大麦网这样的同城应用,正在重新定义都市人的周末生活。
一、藏在活动列表背后的生意经
最近陪媳妇报名烘焙体验课时,发现商家要收15%的平台服务费。这让我突然好奇:这些整天给我们推送活动的app,到底靠什么赚钱?
1. 用户群体定位的玄机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不同平台的推荐风格差异明显:
- 豆瓣同城的市集活动总带着文艺滤镜
- 大麦网的演唱会信息永远在首页滚动
- Meetup上挤满了外语交流的上班族
2. 收入来源的四种形态
平台 | 主要收入 | 典型代表 | 抽成比例 |
票务型 | 服务费+票务分成 | 大麦网 | 8%-20% |
社交型 | 会员订阅+品牌合作 | Meetup | 年费120元 |
综合型 | 广告+企业服务 | 活动行 | CPC点击付费 |
垂直型 | 课程分成+周边销售 | 豆瓣同城 | 15%-30% |
二、5款主流产品的生存之道
上个月帮我姐策划亲子活动时,把主流平台都研究了个遍。这些app看似都在做活动聚合,实际玩法完全不同。
1. 活动行:企业服务才是隐藏王牌
在朝阳区某共享会议室里,经常能看到穿着文化衫的运营人员。他们很多都在用活动行的SAAS系统管理客户,这个to B业务去年贡献了38%的营收。
2. 大麦网:演出市场的隐形裁判
- 热门演唱会优先供给年费会员
- 二级票务市场抽成高达25%
- 场馆智能闸机数据回传系统
3. 豆瓣同城:文艺青年的变现困局
上周去798参加手工皮具体验课,组织者悄悄跟我说:“在豆瓣发活动要交押金,但用户质量确实高”。这个成立16年的平台,仍在商业化和调性之间艰难平衡。
三、未来三年的三个新变量
最近带孩子参加科技馆活动时,发现他们用上了AR签到系统。这让我想起做投资的朋友说的趋势:
1. 动态定价系统
就像电影院不同时段票价不同,周末的烘焙课可能比工作日贵20%。某些平台已经在测试根据报名人数实时浮动价格的算法。
2. 企业团建蓝海
字节跳动每年3000万的团建预算,养活了北京数十家拓展公司。专门做企业客户的活动平台,续费率能达到惊人的82%。
3. 银发经济崛起
我妈参加的老年书法班,最近开始用小程序接龙报名。适老化改造后的活动平台,正在抢夺万亿级老年社交市场。
窗外的晚霞染红了国贸三期,写完这篇文章时,手机突然弹出提醒:"您关注的脱口秀开放麦正在售票"。或许下次同学聚会,我也能成为朋友圈里的活动发起人了。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