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活动品牌合作机会:探索与其他品牌合作的可能性
选秀活动品牌合作:一场双赢的生意经
周末追《中国新说唱》时,突然发现选手们喝的矿泉水瓶都换了新包装。这让我想起去年某档街舞综艺里,导师转身时背后LED屏上跳出的汽车广告——现在的选秀节目,早就不是单纯的才艺比拼舞台了。
为什么品牌都爱蹭选秀热度?
去年《明日之子》播出期间,某面膜品牌在节目里做了3次口播植入。节目结束后,他们的天猫搜索量暴涨230%,直播间观看人数破了百万。这就像街角新开的奶茶店突然被网红打卡带火,品牌方都明白:选秀节目自带流量自来水厂。
合作形式 | 代表案例 | 曝光量级 | 数据来源 |
---|---|---|---|
道具植入 | 《青春有你》训练生服装 | 单期弹幕提及2.1万次 | 艾瑞咨询2023综艺营销报告 |
场景定制 | 《这!就是街舞》战队休息室 | 微博话题阅读量4.6亿 | 节目官方战报 |
互动营销 | 《创造营》投票通道合作 | 新增注册用户380万 | QuestMobile数据 |
找对象要看三观,选合作要看三点
见过太多"包办婚姻式"的合作,就像把川菜馆和冰淇淋店硬凑在一起搞联名。去年某美妆品牌非要赞助电竞比赛,结果产品试用环节被选手吐槽"粉底液影响操作手感",这种强行配对的教训值得记取。
- 人群画像重合度:00后观众占75%的节目,就别找中年养生品牌
- 内容融合自然度:让选手在休息室自然拿起酸奶喝,比生硬口播强
- 资源置换性价比:别用现金赞助换贴片广告,要争取定制环节
这些玩法让1+1>2
最近看到个有意思的案例:某国产运动品牌在选秀里玩出了新花样。他们不仅给选手设计训练服,还搞了个"同款穿搭挑战赛",让观众用节目片段混剪自己的穿搭视频。结果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破10亿,比单纯露logo高明多了。
跨界联动的正确打开方式
餐饮品牌可以承包选手们的能量补给站,教育机构能开发艺人同款课程,连金融机构都能搞投票抽奖活动。关键是找到那个甜蜜点——就像做菜时的火候把控,要让观众觉得"这合作有点东西"而不是"这广告真烦人"。
行业类型 | 创新玩法 | 效果对比 |
---|---|---|
快消品 | 定制选手限定款包装 | 转化率比常规广告高3倍 |
科技产品 | 开发AR投票互动功能 | 用户停留时长增加47% |
本地生活 | 线下主题快闪店 | 到店率提升130% |
别掉进这些坑里
有个做零食的朋友跟我吐槽,去年花大价钱赞助某档音乐节目,结果自家产品在导师桌上的镜头全被虚化了。这就好比租了临街店铺却发现招牌被树挡住,所以合同里必须写明"镜头保证条款"。
- 预算分配陷阱:别把80%经费花在冠名费上,留钱做社交媒体二次传播
- 时效性风险:节目延播可能导致营销节奏全乱
- 舆情危机:选手负面新闻可能波及品牌
把钱花在刀刃上
见过最聪明的做法是某母婴品牌的操作。他们没抢热门时段的广告位,而是承包了选手们给家人打电话的环节背景布置。当观众看到练习生抱着印有品牌logo的玩偶和父母视频,这种情感植入的效果比硬广强十倍不止。
未来还能怎么玩?
最近注意到有些节目开始尝试实时互动合作,比如观众投票决定选手表演时穿哪个品牌的服装。这让我想起早些年电视台的短信投票,不过现在有了区块链技术,品牌甚至可以发行限定数字藏品作为投票奖励。
窗外传来邻居家小孩在学节目里的舞蹈动作,背景音乐里隐约能听到某手机的默认铃声。选秀节目与品牌的化学反应,早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