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能集团活动期间的媒体宣传策略
鲁能集团活动期间的媒体宣传策略:一场接地气的品牌狂欢
最近在朋友圈刷到鲁能集团的活动,感觉他们家的宣传真是无处不在。从地铁广告到短视频平台,从行业论坛到社区活动,这家老牌企业的媒体玩法越来越有意思了。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聊,他们在活动期间到底用了哪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传播招数。
一、策略核心: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去年中秋档期,鲁能某楼盘开盘当天就卖出八成房源。这背后,他们的媒体组合拳功不可没。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的策略就像「搭积木」,把传统媒体、数字媒体和线下场景玩出了新花样。
1. 传统媒体:老树开新花
- 报纸杂志:在《经济观察报》做深度专题报道
- 电视电台:黄金时段15秒品牌广告+主持人探店直播
- 户外广告:重点城市20个地铁站包站式投放
2. 数字媒体:流量池里养大鱼
他们在抖音做的家的N次方话题挑战赛,累计播放量破3亿。微信视频号里那些业主故事短片,随便一条都能看到几千条真情实感的留言。
3. 场景融合:看得见摸得着
记得上个月去商场吃饭,看见鲁能的智能样板间快闪店,VR看房设备前排着长队。这种「所见即所得」的体验,比单纯看广告来得实在多了。
二、传播渠道的排列组合艺术
不同活动阶段的渠道选择特别讲究,就跟做菜放调料似的,早中晚火候都不一样。
阶段 | 预热期 | 爆发期 | 长尾期 |
核心渠道 | 微信社群+朋友圈广告 | 抖音开屏+搜索关键词 | 知乎问答+行业白皮书 |
辅助渠道 | 电梯智慧屏 | 线下活动直播 | 客户回访纪录片 |
三、内容策划的三大杀手锏
去年双十一他们做的「老业主带新」活动,光用户自产内容就超过2万条。仔细分析这些爆款内容,藏着三个制胜法宝:
1. 故事化表达
把冷冰冰的楼盘数据,转化成「三代同堂的家宴」、「阳台上的咖啡时光」这些生活场景。有个视频拍业主家柯基在社区草坪打滚的画面,点赞量居然破百万。
2. 技术流加持
- 720°VR云看房支持AR家具预览
- 微信小程序能直接计算房贷
- 电子楼书植入智能客服
3. 社交货币设计
他们设计的「理想家基因测试」H5,测试结果页自带楼盘LOGO,特别适合朋友圈传播。据说这个互动转化率比普通广告高3倍不止。
四、效果评估:既要面子也要里子
看他们去年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发现个有趣现象:除了常规的曝光量、点击率,还特别关注「内容复用率」和「社交涟漪指数」。有次论坛上听到他们的营销总监说,现在评估标准已经进化到「三个看得见」:
- 线上数据看得见(实时监测大屏)
- 线下热度看得见(活动签到人脸识别)
- 口碑沉淀看得见(舆情情感分析图谱)
有次路过他们的数字营销中心,看见墙上实时滚动的数据大屏,哪个渠道带来多少留资、转化成本多少,清清楚楚。这种「用数据说话」的劲儿,确实让人服气。
五、行业对比中的独特打法
拿去年国庆黄金周几个房企的动作为例,能明显看出鲁能的差异化策略:
企业 | 宣传重心 | 主力渠道 | 内容形式 |
鲁能集团 | 生活方式营造 | 短视频+线验 | 沉浸式剧本游 |
万科 | 产品技术解析 | 直播+白皮书 | 工程师访谈 |
碧桂园 | 促销政策 | 信息流广告 | 优惠倒计时 |
这种打法虽然前期投入大,但有个特别的好处——活动结束后,那些体验场景和数字内容还能持续产生长尾效应。就像他们做的「社区艺术季」,活动结束三个月后,相关UGC内容还在以每天200条的速度增长。
六、藏在细节里的专业功夫
有次和行业里的朋友聊天,听说鲁能的媒介采购有个「三不原则」:不买无效流量、不做一次性投放、不碰水军数据。他们的媒介经理手机里装着十几个监测APP,连短视频背景音乐的选择都要做AB测试。
更绝的是他们的舆情预警系统,据说能识别98种方言的客户反馈。有回某个项目工地附近居民在贴吧吐槽运输车噪音,还没等形成话题,客服就已经联系上当事人解决问题了。
七、未来趋势:智能化的温度传播
最近注意到他们在试点AI个性化内容生成,根据用户浏览记录自动生成定制版楼盘手册。但有意思的是,这些技术活儿最后都落到「人情味」上——比如系统会自动标注客户生日,提醒销售送上电子贺卡。
上次参加他们的媒体开放日,体验了一把传说中的「智慧传播中台」。在这个系统里,既能看见实时传播数据,又能调取二十年来的经典案例,甚至能预测不同内容组合的传播效果。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所有数据看板都设计得像游戏界面一样直观有趣。
说到底,媒体传播就像炒菜,火候调料都得恰到好处。鲁能这些年摸爬滚打出来的这套组合拳,既有大企业的资源底气,又透着点「小巷餐馆」的贴心劲儿。下次刷到他们的活动,不妨多留意一下那些创意背后的门道,说不定能琢磨出不少有意思的东西呢。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