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聊个冷知识:王者荣耀里的“黄厉”到底啥来头?
凌晨两点半,手机屏幕的光刺得眼睛发酸。刚输掉一局排位,突然想起前几天队友骂人时蹦出的词:“你个黄厉!”当时没细想,现在睡不着干脆爬起来查资料——结果发现这词背后的故事比想象中有意思多了。
一、游戏里“黄厉”的野生用法
在《王者荣耀》玩家群体里,“黄厉”属于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黑话。大概有这么几种使用场景:
- 队友0-10还疯狂送人头:“这打野纯黄厉吧”
- 对面五人集体蹲草阴人:“卧槽黄厉战术啊”
- 自己操作失误时:“完了完了我成黄厉了”
有趣的是,这个词在北方服务器出现频率明显更高。去年12月某第三方平台统计过,全国服务器聊天记录里“黄厉”出现次数:
地区 | 每万条消息出现次数 |
华北 | 17.3 |
华东 | 8.1 |
华南 | 4.7 |
二、词源考据比游戏还精彩
凌晨三点二十,泡面吃得满嘴油。查了十几篇文献才发现,“黄厉”最早根本和游戏没关系。这个词在《汉书·郊祀志》里就出现过,指古代方士用黄纸画的厉鬼形象——说白了就是道士抓鬼用的符咒。
到明清时期演化成两种意思:
- 山东方言里形容人“奸猾”(《胶东方言考》王大有,1987)
- 河北部分地区指“不按套路出牌”(《燕赵俚语集释》1992版)
现代游戏玩家把这个词魔改出了新境界。去年有个大学生在《网络语言学刊》发过论文,统计发现MOBA游戏里这类古词新用现象特别多,比如:
- “菜”源自“菜鸟”(1990年代CS时期)
- “浪”来自闽南语“浪槌”
- “毒瘤”本是医学术语
2.1 为什么偏偏是“黄厉”火了?
窗外开始有鸟叫了,咖啡续到第三杯。我觉得这词能流行起来有几个关键点:
发音带感——huáng lì这两个音节特别适合咬牙切齿地说出来,比直接骂“傻X”多了点文雅的攻击性。
语义模糊:既可以说操作菜,也可以说意识差,甚至能形容恶心人的战术。就像东北话“整活儿”,万金油式用法反而容易传播。
三、游戏策划的暗中推手
翻到2019年天美工作室的某次访谈,发现个有趣细节。英雄钟馗的台词“追魂索命”原本写的是“黄厉勾魂”,后来怕太晦气才改掉——但内部文档里一直保留着这个代号。
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游戏里会形成这种黑话:
- 策划埋的彩蛋被玩家发掘
- 主播和职业选手带头使用(记得某KPL解说说过“这波黄厉绕后”)
- 玩家需要替代敏感词的表达方式
去年有个数据很有意思,游戏内举报系统对“黄厉”的识别率只有12.7%,远低于其他侮辱性词汇。这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它的传播。
四、你可能不知道的衍生用法
天快亮了,发现贴吧里还有人开发出新玩法:
- 动词化:“这吕布直接黄厉进塔了”
- 程度副词:“黄厉难打”
- 合成词:“黄厉教主”指代某些套路阴的英雄(比如兰陵王)
最绝的是见过有人把游戏ID改成“专治黄厉症”,胜率居然有58%。这大概就是语言的生命力吧,总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长出新的枝丫。
清晨六点的阳光照在键盘上。回头看了眼昨晚的战绩,突然觉得连输星也没那么难受了——至少搞明白了一个困扰很久的词。下次再遇到队友骂“黄厉”,大概会笑着回他:“兄弟,你这用法不够正宗啊。”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