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甘南草原绿得像块绸缎,老张蹲在帐篷边往水壶里塞着红景天,远处传来队友招呼他出发的喊声。去年这时候,隔壁村的扎西就因为没注意天气变化,在浪山途中被突发的冰雹砸伤了腿。甘南浪山活动虽美,可大自然从来不会对粗心的人手下留情——咱们今天就聊聊如何在这片高原上,既玩得尽兴,又护得周全。
一、行前准备要做足
记得去年有个摄影团在扎尕那迷路,最后靠搜救队带着军用级GPS才找回来。上高原前,这三样必须塞进背包:
- 海拔适应包:红景天胶囊(提前5天服用)、布洛芬(缓解头痛)、葡萄糖口服液
- 通讯三件套:满电的卫星电话、本地牧民手绘地图、充电宝(低温会掉电,选20000毫安以上的)
- 应急物资:保温毯(选金银双面款)、防水火柴、净水药片
1.1 装备选择门道多
登山杖 | 碳纤维材质 | 铝合金材质 |
重量 | 180-220g | 300-400g |
适用地形 | 草甸/碎石路 | 冰川/泥泞路 |
数据来源 | 《中国登山协会装备指南》2023版 |
二、行走高原要当心
去年夏天,郎木寺附近有游客为追拍岩羊崴了脚踝。高原行走讲究"三慢"原则:
- 抬脚慢(碎石路每步观察落脚点)
- 呼吸慢(采用两步一吸节奏)
- 转头慢(避免突发性眩晕)
2.1 特殊地形应对法
遇到沼泽地要学旱獭走路——脚尖先探虚实,随身带根1.5米木棍当探路杖。冰川裂缝区记得结组行进,绳子间距保持8-10米,参考《高原冰川穿越规范》里的"三人三点制"。
三、突发状况巧处理
风险类型 | 早期征兆 | 应急处理 |
失温 | 手指发紫/言语不清 | 换干燥衣物+巧克力含服 |
雷击 | 头发竖起/皮肤刺痛 | 扔掉金属物/蹲姿避险 |
数据来源 | 国家应急管理部《户外避险手册》 |
要是遇上野狗群,记住千万别跑。牧民教过个土法子:慢慢蹲下捡石块,狗群会自动后退到20米外安全距离。去年在阿万仓湿地,几个大学生就是靠这招脱困的。
四、吃喝讲究有学问
看见路边卖的自酿牦牛酸奶别急着尝,先问清楚是不是当天做的。高原腹泻可不是闹着玩的,随身带包蒙脱石散最稳妥。喝水要遵循"小口多温"原则,建议带个750ml的保温杯,每半小时喝两三口。
夕阳把经幡染成金色的时候,远处帐篷飘来酥油茶的香气。检查完背包里的应急哨和头灯,系紧登山鞋最后一格鞋带,这场高原之约才算真正准备好了。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